管道连接 |
||
1 |
进水口 |
|
2 |
HP 主汽出口 |
|
3 |
第一个再热进口 |
|
4 |
第一个再热出口 |
|
5 |
热力锅炉任务(如H),(如由组件21提供)。 |
|
6 |
高压减温喷淋(无节流) |
|
7 |
第一个再热减温喷淋(不节流) |
|
8 |
排水/冷却 |
|
9 |
第二个再热进口 |
|
10 |
第二个再热出口 |
|
11 |
第二个再热减温喷淋(无节流) |
该组件是组件5("蒸汽发生器")的扩展,增加了用于第二个再热器的脚。
和组件5一样,组件139也代表一种简单的用可指定的蒸汽参数来模拟蒸汽发生器的方法,而不需要显示各个受热面的细节。它只包含锅炉的水/蒸汽侧。由于所需的热量需求是确定的,在逻辑引脚5上输出,以平衡所有的输入和输出的能量流,它可以作为控制器(组件12)的设定值,用于与组件21的燃烧建模。组件139具有一个视图(形式2),以将组件置于组件21上(具有形式2、4或5),在视觉上将锅炉作为一个整体表征。
组件5的扩展包括一个进口(引脚9)和一个出口(引脚10),用于在第二个再热器中加热流体(默认情况下:蒸汽),还有一个进口(引脚11),用于可能的喷淋。所有分支的蒸汽出口温度可以选择在组件内部分别设置为规格值 T2、T4 和 T10,它们也可以从外部指定。在内部指定的情况下,假设所有负载情况下温度都是恒定的。
给水的进口温度和两个再热器分支的蒸汽温度要从外部模型中得出。
在设计情况下,高压侧的压力可以用内部的规范值 P2N 来设定。然后用特性线 CP2 定义主汽压力的负荷依赖性。两个再热器分支的出口压力要从外部的模型中得出。
在设计情况下,各个分支的压降设置在规格值 DP12N、DP34N 和 DP910N 中。在非设计情况下,高压分支有一个特性线 CDP12。通常(即FVOL=1),两个再热器分支按伯努利定律进行缩放:
DP34 =(M3/M3N)² * (V3/V3N) * DP34N 和
DP910 =(M9/M9N)² * (V9/V9N) * DP910N
在这里,标志 FVOL 允许使用简化的公式
DP34 =(M3/M3N)² * DP34N 和
DP910 =(M9/M9N)² *DP910N
对于使用 FVOL=0 的不可压缩流体或为了完全不对压降进行标定(FVOL=2):
DP34 = DP34N
DP910 = DP910N
所有分支的质量流量必须从外部指定。
然而,三个喷淋的质量流量可以在与给水质量流量相关的组件中指定。
对于高压分支,这是在规格值 M6M1 中实现的。该值适用于所有负载情况。
对于再热器分支的注入,质量流量可以通过特性线 CM7M1 和 CM11M1 定义为与负荷相关。这里必须考虑到,对于这两条特性线,"负荷"指的是给水质量流量(M1/M1N),而不是指各再热器的质量流量。另外,在两种特性线的情况下,结果也是指给水质量流量。这是因为各自的喷射质量流量与给水质量流量相关。
与其它许多特性线相反的是,这些特性线在 M1/M1N=1 的位置上的值不是1,而是在设计点的喷射质量流量与给水质量流量的比值。因此在设计计算中也采用这些特征线。
与组件5一样,在组件139中也有一个用于排水冷却的出口。其质量流量可以通过内部规格值 M8M1 或从外部指定。排水的压力由规格值 DPECON 定义。这里 DPECON 是指进水口和排水口之间的压降。液体在此压力下沸腾的焓值被认为是排水的焓值。
在组件139中,为每个可选指定量应用一个单独的标志。这里 "0"代表组件中的规格,"1"代表来自外部的规格。如果在组件5中使用组合标志(例如"T2、P4从外部给出,T4从内部给出"),在这里就会过于混乱。
注意:
在建立注入和排出模型的同时,必须注意将这些模型与剩余的循环一起使用,否则会发生违反质量平衡的情况。
FMODE |
用户输入值 =0: 全局 =1: 局部非设计 = -1: 局部设计 |
FP2 |
主汽压力规格 如父工况(子工况为可选项) 表达式 =0:P2 由 P2N 和 CP2 确定 |
P2N |
主汽压力(标称) |
DP12N |
HP-压力损失(端口1和2之间)(标称) |
FT2 |
主汽温度规格 如父工况(子工况为可选项) 表达式 =0:T2 由规格值 T2 给定 |
T2 |
主汽温度 |
FM6 |
高压喷淋规格 如父工况(子工况为可选项) 表达式 =0:根据规格值 M6M1 计算 M6 |
M6M1 |
高压 HP 喷射质量流量,(相对于进水 M1) |
DP34N |
第一个再热器压降(标称) |
FT4 |
第一个再热器的温度规格 如父工况(子工况为可选项) 表达式 =0:T4 由规格值 T4 给出 |
T4 |
第一个再热器的温度 |
FM7 |
第一个再热器喷淋规格 如父工况(子工况为可选项) 表达式 =0:根据 CM7M1 特性计算 M7 |
DP910N |
第二个再热器压降(端口9和10之间)(标称)
|
FT10 |
第二个再热器的温度规格 如父工况(子工况为可选项) 表达式 =0: T10 由规格值 T10 给出 |
T10 |
第二个再热器的温度 |
FM11 |
第二个再热器喷淋规格 如父工况(子工况为可选项) 表达式 =0:根据规格值 CM11M1 计算 M11 |
FM8 |
排水规格 如父工况(子工况为可选项) 表达式 =0:根据规格值 M8M1 计算 M8 |
M8M1 |
排水质量流量(相对于标称给水流量) |
DPECON |
省煤器压降(用于确定排水压力),(标称)
|
FVOL |
部分负荷压降(仅再热) 如父工况(子工况为可选项) 表达式 =0:仅取决于质量流量 =1:取决于质量和体积流量 =2:常量(等于标称值) |
M1N |
进水质量流量(标称) |
M3N |
第一个再热器质量流量(标称) |
V3N |
第一个再热器的比容(冷侧)(标称) |
M9N |
第二个再热器质量流量(标称) |
V9N |
第二个再热器的比容(冷侧)(标称) |
标记为蓝色的数值是非设计计算参考量。在所使用的公式中,实际的非设计值参考这些量。如果这些识别值是流数据,那么这些值通常取自连接管道或计算值。
一般来说,所有的输入需要可见。通常会提供默认值。
更多关于输入域的颜色和描述的信息,请参见编辑组件\规格值。
关于设计值与非设计值以及标称值的更多信息,请参见通用\接受标称值。
特征 1 (CP2) : HP 滑压特性 P2/P2N = f(M1/M1N) |
X-轴 1 M1/M1N 第一点 |
特征 2 (CDP12) : HP 滑压特性 DP12/DP12N = f(M1/M1N) |
X-轴 1 M1/M1N 第一点
|
特征 3 (CDP34) : 再热压降 DP34/DP34N = f(M3/M3N) |
X-轴 1 M3/M3N 第一点
|
特征 4(CDP910): 再热压降,第二个再热器 DP910/DP910N = f(M9/M9N) |
X-轴 1 M9/M9N 第一点
|
特征 5 (CM7M1) : 第一再热喷淋减温水 M7/M1 = f(M1/M1N) |
X-轴 1 M1/M1N 第一点 |
特征 6 (CM11M1) : 第二再热喷淋减温水 M11/M1 = f(M1/M1N) |
X-轴 1 M1/M1N 第一点 |
设计 |
||
M2 - M1 - M6 + M8 = 0 (1) if FM6=0: M6 – M6M1 * M1 = 0 (2) if FP2=0: P2 = P2N (3) P2 – P1 =DP12N (4) if FT2=0: H2 = f(P2,T2) (5) M4 – M3 – M7 = 0 (6) if FM7=0: M7 – CM7M1(1)* M1 = 0 (7) P3 – P4 = DP34N (8) if FT4=0: H4 = f(P4,T4) (9) M10 – M9 – M11 = 0 (10) if FM11=0: M11 – CM11M1(1)* M1 = 0 (11) P9 – P10 = DP910N (12) if FT10=0: H10 = f(P10,T10) (13) if FM8=0: M8 – M8M1 * M1 = 0 (14) P8 – P1 = DPECON (15) H8 = H’(P8) (16) H5+M1*H1+M3*H3+M9*H9+M6*H6+M7*H7+M11*H11-M2*H2-M4*H4-M10*H10-M8*H8=0 (17) |
||
非设计 |
||
M2 - M1 - M6 + M8 = 0 (1) if FM6=0: M6 – M6M1 * M1 = 0 (2) if FP2=0: P2 = CP2(M1/M1N) * P2N (3) P2 – P1 = CDP12(M1/M1N) * DP12N (4) if FT2=0: H2 = f(P2,T2) (5) M4 – M3 – M7 = 0 (6) if FM7=0: M7 – CM7M1(M1/M1N)* M1 = 0 (7) if FVOL = 0: DP34 =(M3/M3N)² * DP34N 1: DP34 = (M3/M3N)² * (V3/V3N)*DP34N 2: DP34 = DP34N P3 – P4 = DP34 (8) if FT4=0: H4 = f(P4,T4) (9) M10 – M9 – M11 = 0 (10) if FM11=0: M11 – CM11M1(M1/M1N)* M1 = 0 (11) if FVOL = 0: DP910 =(M9/M9N)² * DP910N 1: DP910 = (M9/M9N)² * (V9/V9N)* DP910N 2: DP910 = DP910N P9 – P10 = DP910 (12) if FT10=0: H10 = f(P10,T10) (13) if FM8=0: M8 = M8M1 * M1N (14) P8 – P1 = DPECON (15) H8 = H’(P8) (16) H5+M1*H1+M3*H3+M9*H9+M6*H6+M7*H7+M11*H11-M2*H2-M4*H4-M10*H10-M8*H8=0 (17) |
给水相对质量流量 |
M1/M1N |
再热相对质量流量
|
M3/M3N |
主汽相对压力 |
P2/P2N |
主汽相对压降
|
DP12/DP12N |
再热蒸汽相对压力 |
DP34/DP34N |
第二个再热器:相对质量流量
|
M9/M9N |
第二个再热器:再热蒸汽相对压降 |
DP910/DP910N |
显示选项 1 |
显示选项 2 |
点击 >> 组件 139 示例 << 加载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