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SILON®Professional Online Documentation
EBSILON Professional 对象 / 组件 / 热交换器 / 组件 127:空冷凝汽器
本主题中
    组件 127:空冷凝汽器
    本主题中

    组件 127:空冷凝汽器 / 空冷流体冷却器


     

    规格

    管道连接 

     

    1

    空气进口

    2

    空气出口

    3

    热侧进口(蒸汽或流体)

    4

    热侧出口(凝结水或流体) 

    5

    风机电功率

    6

    风机下游空气状态

    7

    远程输入

     

    通用       流量特征      凝汽器性能       冷却器性能      用户输入值      特征曲线     参考文献

     

    通用

    组件 127 代表一个空气冷却的凝汽器(ACC),用于冷凝蒸汽轮机的排气。另外,它也可以用来模拟一个冷却流体的空气冷却器设备。在这两种情况下,它都会加热环境空气流,该空气流通过风机在管束上移动。

    通常情况下,空冷式凝汽器由 A 型结构的单元组成,这些单元被组合到平行排列的托架上。在设计模式下,有两种方法来确定空冷式凝汽器的尺寸。(a) 如果 FDESIGN = 0,则设置托架数量并确定每个托架的尺寸以匹配冷却任务;或者(b) 如果 FDESIGN = 1,则设置托架尺寸并确定必要的托架数量。

    为了确定空冷式凝汽器的托架大小,用户可以在两种方法中选择:

    当确定了某一设计的必要托架数量以达到某一冷凝压力或热侧出口温度的目标时,除托架的标称数量和标称清洁度以外的所有标称值都必须被定义。由于托架数量 NBAYSN 必须是一个整数,清洁度 CLFN 被调整以产生精确的目标值。

    通过换热器束的气流是由通常可以控制速度的强制通风风机实现的。为了计算风机的轴功率以及随后的电机功率,用户可以指定空气侧的压降。另外,也可以指定电机功率,然后计算空气侧压降。

    根据 ASME PTC 30.1-2007 的"空冷蒸汽凝汽器"和 VGB-R 131 Me 的"真空下空冷凝汽器的验收测试测量和运行监测",对空冷凝汽器进行了非设计特征建模。该模型提供了不同的非设计方法和影响非设计特征的可能性,从而可以根据供应商的数据或测量结果来进行精准调整。

    当用作空气冷却的流体冷却器时,物理学原理非常相似,但不同的是,流体的出口状态必须在设计工况中定义。

    显示格式:

    空冷凝汽器:蒸汽和凝结水也可以显示在同一侧,而不是相反侧(见组件显示)。

     

    计算

    流速特征 - 设计

    压降

    空气侧的压降发生在换热表面,必须由风机的压力增加来补偿,所以 P1 和 P2 是相等的。端口 6 上的逻辑线代表风机后的空气状态,也就是说代表空气侧换热表面上的压力损失。空气侧压力损失可被直接指定(DPFAN)或者通过风机功率(FANPOWER)、风机效率(FANEFF)和电机效率(MOTOREFF)的综合输入来间接指定。

    其中

    PVent ... 风机功率

    mL ...  空气质量流量

    rL ... 空气密度

    Dp ... 空气质量流量

    hVent ... 风机效率

    hM ... 电机效率。

    凝结水 / 流体侧的压力损失直接指定为蒸汽进口压力损失或管侧压力损失(DP34)。

    空气流速

    通过标志 FAIRMODE 可以选择三种不同的空气流量模式。空气流速可以直接指定(M2 给定),也可以通过所需的出口空气温度(T2 给定)或出口空气与凝结水之间的温差(设置 DT24)间接来指定。

     

    流速特征 - 非设计

    压降

    压降与 Re^-n,密度和流速的平方在各自输入侧成正比。

    其中

    dp ... 压降

    Re ...  雷诺数

    n ...  系数    

    ρ ... 密度

    ν ... 速度

    系数 n 在凝结水 / 流体侧设置为 DP34EXP,在空气侧设置为 DP62EXP。设置范围在 0 到 2 之间。

    空气流量

    空气流速是风机速度和可选压力损失的一个函数。提供以下计算模式并且可以通过 FAIRFLOW 来选择。

    风机和电机效率

    风机和电机的非设计性能可以通过 FANEFF 和 MOTOREFF 直接设置,也可以作为风机速度(特征线: CFANEFF)和相关电机功率(特征线: CMOTOREFF)的函数来计算。作为第三个选择,用户可以在 EFANEFF 和 EMOTOREFF 的输入中分别指定一个内核表达式。

    凝汽器性能

    在设计和非设计模式下,凝汽器的性能都由蒸汽进口条件和端口 3 的流速来设定。总的蒸汽流量被冷凝,出口条件对应于端口 4 指定压力下处在沸点的水(即没有过冷)。

    凝汽器设计

    传热的模型是一个单通道的横流换热器。热容量或必要尺寸的计算是基于 NTU 实效法,见参考文献(1)、(2)和(3)。

    凝结水压力直接设置在管道上的端口 4 上。采用以下公式。P3 = P4 + dP34。允许的最低凝结水压力可以通过 PMIN 来设置。如果凝结水压力低于 PMIN,模拟结束后会出现一条警告信息。

    整体传热系数(K)和传热面积(A)的乘积是传热的设计特征: KA = K * A. 用户可以选择在设计模式下指定 K(整体传热系数 OHTC)或 A(面积),方法是 FDESIGN = 0(设置 NBAYS 得到每个托架的标称数据)。

    用设计方法 FDESIGN = 1(设置每个托架标称数据得到 NBAYSN)KA = KAN * AREAN,设计计算将确定达到设计目标所需的托架数 NBAYSN。为了给 NBAYSN 生成整数,标称清洁度 CLFN 需被被调整,表示一个设计余量或退化系数。通过输入期望清洁度 CLF,用户可以强制要求标称清洁度小于这个值,这意味着 NBAYSN 将被增加,直到 CLFN < CLF。在非设计模式下,CLFN 将一直被应用。

    凝汽器非设计模式

    在非设计模式下,凝结水的压力是以下的函数

    用户可以手动设置激活的托架数量和风机速度,或者从 2 种不同的模式中选择一种来自动设置激活托架的数量或风机速度,以尽可能地达到所需的冷凝压力。

    这些模式是通过标志 FBAYMODE 来选择的。

    整体传热系数 K 的变化与 Re^m 成正比。可以假定,凝结水侧的传热系数要比空气侧的传热系数高很多。因此,空气端的传热系数对传热系数起着主导作用。

    其中

    K ... 整体传热系数

    Re ...  雷诺数

    m ...  系数

    hHT ... 传热效率

    ρ ... 密度

    ν ... 速度

    对于空气侧,系数 m 可以通过 EXP12 设置在 0 到 2 的范围内。此外,可以用参数 PFKA12 为空气侧设置传热性能系数,该参数也可以选择从端口 7 的逻辑线上读取。另外,也可以通过参数 M1 / M1N 在特征线 CPFM1M1N 中指定非设计性能系数的函数,或者在 EPFKA12 的输入中定义一个内核表达式。

    冷却器性能

    冷却器设计

    在冷却器模式下,流体温度不与出口压力耦合,需要进行设置。在设计方法 FDESIGN = 0(设置NBAYS得到每个托架的标称数据)中,用户有四种可能性来设置端口 4 的流体出口温度,这些温度是用标志 FCOOLING 来选择。

    在设计方法 FDESIGN = 1(设置每个托架的标称数据得到 NBAYSN)中,端口 4 的流体出口温度必须从外部定义,设计计算将决定实现这个目标的托架数量 NBAYSN。为了给 NBAYSN 为整数,调整标称清洁度 CLFN,它代表了一个设计余量或退化系数。通过输入期望的清洁度 CLF,用户可以强制要求标称清洁度小于这个值,这意味着 NBAYSN 将被增加,直到 CLFN < CLF。在非设计模式下,应用 CLFN。

    其传热效果相当于单通道横流换热器的传热效果。热容量或必要尺寸的计算基于 NTU 实效方法,见参考文献(1),(2)和(3)。

    通过标志 FSIZEKA,用户可以指定确定传热面积的方法,该方法基于整体传热系数的定义,它对于空气冷却器--与凝汽器模式是相反的--是通过定义空气侧(HTC12)和流体侧(HTC34)的传热系数以及壁面传导率(LAMWALL)来设置。还需要指定管内径(DI)、管壁厚度(S_WALL)和翅片式传热系数(CFINS),以计算整体传热系数。

    如果选择"设置外部面积"的方法,则根据用户输入的参数 AREA 来计算整体传热系数。

     

    冷却器非设计

    用户可以手动设置激活托架的数量和风机速度,或者从 2 种不同的模式中选择一种来自动设置激活的托架数量或风机速度,以尽可能接近达到所需的热侧出口温度。

    这些模式是通过标志 FBAYMODE 选择的。

    与上面的空气冷却凝汽器模式类似,传热系数 K 的变化与 Re^m 成正比。可以假设,流体侧的传热系数比空气侧的传热系数高近十倍。

     

    系数 m 默认为 0,对于流体侧可以用 EXP34 设置,对于空气侧可以用 EXP12 设置,范围在 0 到 2 之间。此外,空气侧的传热效率系数 η_HT 可以通过 PFKA12、端口 7 上的逻辑线或图表特征线 M1M1N 来设置。对于流体侧的性能系数可以通过 PFKA34 或特征线 MM3N 来设置。这两个系数的值最小为 0.01 且可以高于 1。

    用户输入值

    FMODE

    设置计算模式的标志 设计/非设计

    如父工况(子工况为可选项)

    表达式

    =0: 全局

    =1: 局部非设计(即总是非设计模式,即使选择了全局设计模式)

    =-1局部设计(即总是设计模式,即使选择了全局非设计模式)

    FDESIGN

    设置设计方法的标志

    如父工况(子工况为可选项)
    表达式

    =0:   设置 NBAYS 得到每个托架的标称数据

    =1:   设置每个托架的标称数据,得到 NBAYSN(即在本地非设计模式下计算单个托架,确定达到目标压力/温度的托架数量)

    FTYPE

    设置设备类型的标志

    如父工况(子工况为可选项)

    表达式

    =0: 凝汽器

    =1: 冷却器

    NBAYS

    激活的托架数量

    FAIRMODE

    设置气流设计模式的标志

    如父工况(子工况为可选项)

    表达式

    =0: 设置 DT24(T4-T2)

    =1: 给定 T2

    =2: 给定 M2

    FCOOLING

    设置冷却器设计模式的标志

    如父工况(子工况为可选项)

    表达式

    =0: 设置 DT14 (T4-T1)

    =1: 给定 T4

    =2: 给定 Q34

    =3: 给定实效

    DT24

    T4 – T2

    DT14

    T4 – T1

    Q34

    冷却负荷 Q34

    EFF

    预期实效

    CLF

    期望的清洁度(仅设计;标称清洁度限制 CLFN)

    FSIZEKA

    传热面积尺寸模式的标志

    如父工况(子工况为可选项)

    表达式

    =0: 设置传热系数

    =1: 设置外部面积

    AREA

    总传热表面积

    OHTC

    整体传热系数

    HTC12

     空气侧传热系数

    HTC34

    流体侧传热系数

    S_WALL

    壁厚

    LAMWALL

    壁的导热性

    DI

    管内径

    CFINS

    有翅片的表面积与无翅片的表面积之比

    FDPMODE

    定义空气压降的标志

    如父工况(子工况为可选项)

    表达式

    =0: 设置风机压降

    =1: 设置风机电功率

    DPFAN

    风机压降

    FANPOWER

    风机电功率

    DP34

    蒸汽进口或管道侧压降(P3 - P4)

    FBAYMODE

    用于设置非设计模式的标志

    如父工况(子工况为可选项)

    表达式

    =0: 设置激活的托架数量和风机速度

    =1: 设置风机速度和目标压力或目标温度。计算达到规格给定值所需的托架数量。

    =2: 设置激活托架的数量和目标压力或目标温度。计算所需的风机速度。

    FPRESSURE

    设置凝结水压力模式的标志

    如父工况(子工况为可选项)
    表达式

    =0: 使用值 TARGETPRESSURE

    =1: 使用逻辑线上端口 7 的的压力值

    TARGETPRESSURE

    非设计模式的目标压力

    TARGETTEMPERATURE

    非设计模式的目标温度

    FFANSPEED

    设置风机速度模式的标志

    如父工况(子工况为可选项)

    表达式

    =0: 使用值 FANSPEED

    =1: 使用逻辑线上端口 7 的的质量流量值

    FANSPEED

    非设计模式的风机速度

    FPMIN

    设置最低凝结水压力模式的标志

    如父工况(子工况为可选项)

    表达式

    =0: 使用值 PMIN

    =1: 使用表达式 EPMIN

    PMIN

    允许的最小压力

    EPMIN

    使用表达式来设置最低凝结水压力

    FANSPEED_LO

    切换一个托架之前的最小相关风机速度

    FANSPEED_HI

    切换一个托架之前的最大相关风机速度

    EXP12

    HTC12 的非设计指数

    EXP34

    HTC34 的非设计指数

    DP62EXP

    DP62 的非设计指数

    DP34EXP

    DP34 的非设计指数

    FAIRFLOW

    设置非设计空气流量模式的标志

    如父工况(子工况为可选项)

    表达式

    =0: 体积流量与风机速度成正比

    =1: 使用特征线:相对风机速度与相对体积流量(CFANFLOW)

    =2: 使用特征线:相对体积流量与相对压降(CFANCURVE)

    =3: 使用相对体积流量的表达式(ERELVOLFLOW)

    ERELVOLFLOW

    相对体积流量的表达式

    FFANEFF

    设置风机效率非设计模式的标志

    如父工况(子工况为可选项)

    表达式

    =0: 使用值 FANEFF

    =1: 使用特征线:FANEFF=FANEFFN*FN(FANSPEED) (CFANEFF)

    =2: 使用表达式:FANEFF=FANEFFN*EFANEFF

    FANEFF

    预期的风机效率

    EFANEFF

    相对风机效率的表达式

    FMOTOREFF

    设置电机效率非设计模式的标志

    如父工况(子工况为可选项)

    表达式

    =0: 使用值 MOTOREFF

    =1: 使用特征线:MOTOREFF=MOTOREFFN*FN(RelPower)/FN(RelPower=1) (CMOTOREFF)

    =2: 使用表达式:MOTOREFF=MOTOREFFN*EMOTOREFF

    MOTOREFF

    预期的电机效率

    EMOTOREFF

    相对电机效率的表达式

    FPFKA12

    设置空气侧非设计传热性能系数模式的标志

    如父工况(子工况为可选项)

    表达式

    =0: 使用值 PFKA12

    =1: 使用逻辑线上端口 7 的焓值

    =2: 使用特征线:CPFM1M1N

    =3: 使用表达式:PFKA12 = EPFKA12

    PFKA12

    空气侧的非设计传热性能系数

    EPFKA12

    空气侧非设计性能系数的表达式 PFKA12

    FPFKA34

    设置流体侧非设计传热性能系数模式的标志

    如父工况(子工况为可选项)

    表达式

    =0: 使用值 PFKA34

    =2: 使用特征线:CPFM3M3N

    =3: 使用表达式:PFKA34 = EPFKA34

    PFKA34

    水 / 蒸汽侧的非设计传热性能系数

    EPFKA34

    流体侧的非设计性能系数表达式 PFKA34

    NBAYSN

    标称托架数量

    KAN

    单个托架的标称 K*A

    AREAN

    单个托架的标称面积

    M1N

    单个托架的标称空气流量

    RHO1N

    标称空气密度

    RHO1FN

    风机后的标称空气密度

    P3N

    标称蒸汽 / 流体进口压力

    H3N

    标称蒸汽 / 流体进口焓

    M3N

    标称进口蒸汽 / 流体质量流量

    HTC12N

    标称空气侧传热系数

    HTC34N

    标称流体侧传热系数

    RWALLN

    标称壁阻

    AOFAIN

    标称面积比 Ao/Ai(外表面比内表面)

    AOFAMN

    标称面积比 Ao/Am(外表面比平均表面)

    DP62N

    标称空气侧压降

    DP34N

    标称进口蒸汽 / 流体侧压降

    FANEFFN

    称风机效率

    MOTOREFFN

    标称电机效率

    SHAFTPOWERN

    标称轴功率

    CLFN

    标称清洁度

     

    标记为蓝色的数值是非设计计算参考量。在所使用的公式中,实际的非设计值参考这些量。

    一般来说,所有的输入需要可见。通常会提供默认值。

    更多关于输入域的颜色和描述的信息,请参见编辑组件\规格值。

    关于设计值与非设计值以及标称值的更多信息,请参见通用\接受标称值。

     

    特征曲线

    特征线 1:  CFANEFF:  风机效率 = f (FANSPEED)

         X-轴        1        相对速度                 第一 点
                        2        相对速度                 第二 点
                        .
                        N        相对速度                 最后一 点
     
         Y-轴        1        风机效率          第一 点
                        2        风机效率          第二 点
                        .
                        N        风机效率          最后一 点
     

    特征线 2:  CFANFLOW:  V1/V1N = f (FANSPEED)

         X-轴        1        相对速度                 第一 点
                        2        相对速度                 第二 点
                        .
                        N        相对速度                 最后一 点
     
         Y-轴        1        V1/V1N          第一 点
                        2        V1/V1N          第二 点
                        .
                        N        V1/V1N          最后一 点
     

    特征线 3:  CFANCURVE:  DP62/DP62N = f (V1/V1N)

         X-轴        1        V1/V1N                 第一 点
                        2        V1/V1N                 第二 点
                        .
                        N        V1/V1N                 最后一 点
     
         Y-轴        1        DP62/DP62N           第一 点
                        2        DP62/DP62N           第二 点
                        .
                        N        DP62/DP62N           最后一 点
     

    特征线 4:  CMOTOREFF:  电机效率 = f (QSHAFT/QSHAFTN)

         X-轴        1       QSHAFT/QSHAFTN          第一 点
                        2        QSHAFT/QSHAFTN          第二 点
                        .
                        N        QSHAFT/QSHAFTN         最后一 点
     
         Y-轴        1        电机效率           第一 点
                        2        电机效率           第二 点
                        .
                        N        电机效率           最后一 点
     

    特征线 5:  CPFM1M1N:  性能系数 = f (M1/M1N)

         X-轴        1        M1/M1N                 第一 点
                         2        M1/M1N                 第二 点
                         .
                         N        M1/M1N                 最后一 点
     
         Y-轴        1        性能系数          第一 点
                        2        性能系数          第二 点
                        .
                        N        性能系数          最后一 点
     

    特征线 6:  CPFM3M3N:  性能系数 = f (M3/M3N)

         X-轴        1        M3/M3N                 第一 点
                        2        M3/M3N                 第二 点
                        .
                        N        M3/M3N                 最后一 点
     
         Y-轴        1        性能系数          第一 点
                        2        性能系数          第二 点
                        .
                        N        性能系数          最后一 点
     

    组件显示

    显示选项 1

    显示选项 2

    显示选项 3

     

    参考文献

    1. ASME PTC 30.1-2007,空冷蒸汽凝汽器,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 PTC 30.1-2007, Air-Cooled Steam Condensers,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2. VGB-R 131 Me,真空下空冷凝汽器的验收测试测量和运行监测,VGB PowerTech e.V.(VGB-R 131 Me, Acceptance Test Measurements and Operation Monitoring of Air-Cooled Condensers under Vacuum, VGB PowerTech e.V.)
    3. VDI 热图谱第9版,Kapitel Ca,换热器计算,2002(VDI Wärmeatlas 9th ed., Kapitel Ca, Berechnung von Wärmeübertragern, 2002)

    示例

    点击 >> 组件 127 示例 << 加载示例。